曾经的新能源“潜力股”,如今却被网友调侃成“行业惊雷”——哪吒汽车,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造车新势力,如今怎么就突然风声鹤唳、四面楚歌了?

更讽刺的是,哪吒刚刚高调宣布自己的新Logo估值五个亿,转头却被曝出“裁员潮”、“融资困难”、“销量腰斩”。
不少网友一针见血:车没卖出去几辆,钱先花在了换标上?
这剧情,比电视剧还反转。
一开始,它真不是个“坏苗子”
如果你还记得,哪吒刚起步那会儿,确实干了不少“实在人”的事。
性价比拉满、智能化跟上、续航也不差,小城市用户尤其买账,甚至一度把蔚来、小鹏这些高端玩家打得措手不及。

2022年,哪吒汽车全年销量超15万辆,曾一度是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名。
当时不少人评价它是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成功范例,草根打法打出一片天。
说白了,就是卷得起、放得下、扛得住,靠性价比赢了不少路人缘。
但问题也从这儿埋下了伏笔。
一直卷价格,迟早被反噬
哪吒的成功很大程度靠价格战,但价格战这东西,拼得是命,不是路。
刚开始靠“6万多的纯电SUV”打市场,用户觉得香,投资人也捧场。
可你一直走低价路线,怎么撑起高端形象、利润空间、品牌溢价?
到了2023年,新能源战场进入“血海模式”,比亚迪、问界、吉利、哪一个不是有规模、有技术、有资源?
你再靠低价吸引用户,大家只会说:“便宜是便宜,但你不会也‘廉价’吧?”
更尴尬的是,哪吒虽然说在往高端走,推出山海平台、哪吒S、哪吒GT这些产品,但市场反应冷得很。
说句不好听的:配置不够惊艳、设计不够惊喜、价格还不够惊吓。
就像你开着十几万的车,结果Logo估值5个亿,谁不觉得膈应?
“五亿车标”事件,彻底击穿了大众的信任底线
哪吒汽车前不久发布新Logo,号称“科技与人文的融合”,但重点不在图形设计,而在“估值五亿元”这句话。
公众第一反应不是赞叹,而是皱眉:
“你这公司缺的不是车标,是销量和现金流啊!”
“你五亿去打广告、建渠道不好吗,非得换个标?”
这种时候还大张旗鼓搞“形象工程”,对用户来说就像是“你饭都吃不起了,还非要买金筷子”,真不合时宜。
于是,本来还对哪吒留有余地的用户,也开始从观望变成失望,甚至转身离场。
被同行远远甩开,投资人也坐不住了
2024年哪吒的销量一路下滑,从年初的月销两万直接掉到月销五千,不到一年时间,几乎“断崖式下跌”。
与此同时,问界靠着“华为加持”疯狂反超,理想、小鹏也通过产品优化和渠道铺设重新站稳脚跟,哪吒的“黄金窗口期”彻底错失。
更要命的是,哪吒的融资情况也不乐观,频频传出“海外找钱”、“港股上市卡壳”,这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一个危险信号。
一句话:投资人开始对你失去信心,用户也在逃离,这时候你还在讲什么品牌梦想,谁信?
一个草根车企的自毁路线
回头看哪吒的发展轨迹,你会发现这不是“没资源”的问题,而是方向走歪了,节奏乱了:
- 开局很稳,市场下沉有成绩;
- 中段开始飘,想高端化却没有硬实力跟上;
- 后期病急乱投医,用换标炒噱头,反而让品牌“失血”。
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底层原因,其实就是四个字:本末倒置。
造车终归是件拼技术、拼服务、拼体系能力的事,不是靠情怀和“换个标”就能逆风翻盘的。
曾经的哪吒,有机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草根逆袭之路。
但可惜,它高估了自己品牌的号召力,也低估了用户的理性程度。
五亿换了个车标,却没换来市场的掌声。
讲故事、造声势,是营销;产品、技术、服务,才是根本。
否则,“哪吒之火”,终将沦为“烟花一现”。
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作者删除